【創新科研】中大研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及可彎曲手術鑽 全國挑戰杯共奪5獎

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5/23 00:00

分享:

分享:

左起: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助理教授鄧銘權、博士研究生鍾一琿及陳金坤。(陳國峰攝)

肺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首,按醫管局於2019年數據,肺癌的死亡率約27%。現時癌症有多種治療方法,最新的免疫療法價錢昂貴,一次療程或數以百萬計。為提供較便宜的免疫療法,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團隊耗時5年多,透過基因工程改造免疫細胞「嗜中性顆粒細胞」以產生抗癌細胞S3KO-TAN,有效將癌腫瘤縮小。團隊憑有關研究取得第17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中的一等獎。

第17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港澳地區」共頒出27個獎項,香港中文大學取得5個獎項。由中大病理解剖及細胞學系團隊耗時5年研發的新型抗癌免疫療法,取得一等獎。團隊發現,透過基因工程改造白血球中最豐富的免疫細胞「嗜中性顆粒細胞」,可生產對抗癌細胞的S3KO-TAN。

團隊由博士研究生鍾一琿及陳金坤組成,在助理教授鄧銘權的帶領下,團隊發現人體血液中含有抗癌的免疫細胞,但用作抑壓炎症的Smad3會壓制其抗癌功效。鄧銘權說,團隊利用基因工程技術CRISPR/Cas9,刪走基因中的Smad3,就可做出殺癌的細胞S3KO-TAN。團隊以有人類非小細胞肺癌的小鼠作實驗,結果顯示,透過注射S3KO-TAN,15天後癌腫瘤會縮小一半至6成,於小鼠身上不見有副作用。

鄧銘權說,相比起現有的T細胞免疫療法,S3KO-TAN能直接應用於異體移植,不用按患者的血型等再作抗原配對,亦很容易能從白血球中取得,僅需5毫升就能提取。鄧銘權指出,目前正積極尋找更多投資者及藥廠合作,亦正拓展實驗至更多類型的癌症,料最快2至3年可開始人體實驗,約5至10年可真正應用。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3名博士研究生王岩、林洪斌及王頊琛研發的可彎曲手術鑽頭,則於是次比賽中取得最高級的「特等獎」。他們研發的鑽頭,可通過微小的傷口進入病人體內,繞過其他人體組織,到達手術位置。鑽頭可安裝至手持設備或手術臂機械人,預料可應用於脊椎、下頷骨骨折、顱底等狹窄空間的手術。團體早前曾於屍體實驗中,以可彎曲鑽頭完成經鼻經蝶竇腦垂體手術及經口的下頜骨骨折固定手術。

團隊成員的指導老師、副教授歐國威說,以往的骨科手術,因手術鑽未能彎曲,或要割走部分人體組織,才可達到目標手術位置,對病人身體造成巨大傷害。以涉及脊椎的手術為例,病人術後或要卧床一個月。而團體研發的可作65度彎曲、直徑最小為4.5毫米的鑽頭,可繞過人體組織,料可減少在手術過程中對病人造成的傷害,有助縮短復原的時間。歐國威又說,已就手術鑽頭申請專利,正與公司商討商業化,料可於2至3年內可嘗試人體測試,日後亦會探討做不同的大小的鑽頭,應對各類型骨科手術。

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教授歐國威、博士研究生林洪斌。(陳國峰攝)

政府派發電子消費券 一文看清最新商場商戶優惠:https://bit.ly/3xdMkJc

HKET APP健康台更多都市疾病影片:https://bit.ly/3cNFwr7

hket App已全面升級,TOPick為大家推出一系列親子、健康、娛樂、港聞及休閒生活資訊及Video。
立即下載:https://bit.ly/34FTtW9

記者:黃悅晴